首页   行业信息  招商信息  求购信息  拍卖公告  文物艺术品专场  艺术鉴赏  政策法规  拍卖人物  拍卖天地  从业者   
 协会简介  协会刊物  会员单位  拍卖师交流  信息反馈  有问必答  资料下载  联系我们  通知·培训  拍协论坛 
会员登录
用户名:
密  码:
新用户注册  忘记密码?
新闻栏目
   行 业 动 态
   法 律 法 规
   典 当 质 押
   艺 术 鉴 赏
相关链接
 
 
新闻栏目>>综合新闻
国内首场曲艺拍卖会在杭神秘开拍
发布日期:[2016-7-4]  共阅[1440]次 【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

 

国内首场曲艺拍卖会在杭神秘开拍

 

拍卖预展上展示的一件昆曲戏服 施健学 摄

拍卖会现场布置得古色古香 记者 马佳丽 摄

 

 

    6月25日晚11点至6月26日凌晨3点,一场神秘的午夜拍卖会在杭州揭开面纱。下着大雨的深夜,300余人聚集在杭州世贸君澜酒店里,喊价声此起彼伏,竞价激烈,4小时里竟无一人离席。

  他们,都是冲着国内首场曲艺专场拍卖会而来的神秘买家。最终,这场整体估价为700至800万元的拍卖会,以3倍以上的金额成交,大量拍品成交价高出估价十余倍。200余件拍品,经过多轮“厮杀”尽数拍完。记者 马佳丽

  记者探营

  神秘的午夜拍卖会

  引来众多“收藏家”

  6月25日下午,杭州的雨异常的大,没啥大事的人都不愿意出门。不过,就在世贸君澜酒店里却是热闹非凡,“车子都快停不下了,大部分都是来参加拍卖会的。”从酒店门童小陈的口里,记者得知,从上午开始就源源不断地有人往酒店三楼涌去,而三楼就是西泠印社举办拍卖会的地方。

  在拍卖大厅门口的休息厅里,人气已经很足了,不少人手里拿着一本书翻着,“这场我不参加,我是来看晚上那场的,这毕竟是中国首届。”和记者聊天的先生姓钱,留着小胡子、梳着马尾辫,一看就是极具艺术家气息。钱先生说,自己是“藏二代”,从父亲这一辈就喜欢搞收藏,字画瓷器都有所涉及,“平时还有其他兴趣爱好,我和太太都喜欢听戏,特别是昆曲。”正因为这样的情结,钱先生来了。

  记者从西泠印社工作人员马骏处了解到,晚上要举行的是一场专场拍卖会,主要涉及的是“戏曲”,所拍藏品大多是“张充和”先生的,时间初定于9时,“拍卖门类细分,有书画、文房、古籍等,这种戏曲专场拍卖会在国内还是首次。”

  像钱先生这样的藏家来的真不少。晚上7点过后,前来参拍的人越来越多,记者跟着一位年纪稍大的阿姨拿了拍卖号牌,又跟着她前去调阅室看藏品,“我是学戏的,虽然不曾师从张充和,但对她还是无比尊敬,她不仅在昆曲方面有造诣,更多的是她将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。”当记者问郑阿姨,晚上的拍卖会是否会出手时,她笑笑说“看情况”。

  “厮杀”激烈

  其中一场1.8万起拍,到60万才落槌

  戏曲专场正式的开始时间已经近晚间11点,拍卖的会场很大,足可以坐几百人,然而当记者走进会场的时候,座位几乎被坐得满满当当,在场的人都显得很兴奋,“总算等到了,我还以为要到凌晨才开拍了,不晚不晚。”钱先生坐在记者旁边,一改下午冷静的态度,话也开始多了起来,一直在给记者介绍昆曲的历史以及张充和先生的生平。

  拍卖正式开始,现场立马就“火药味”十足,“起拍1.8万,右边的先生出价4万,好,左边的先生出价6万。”“还有没有更高的?”“好的,中间后排的女士出价11万,11万一次……”“右边委托席的小姐出价14万。”竞价一轮接着一轮,拍卖师举槌的手一直没有放下过,记者跟着拍卖师的目光环顾四周,举牌的手此起彼伏,这件拍卖的藏品是杨振声赠、张充和藏的清乾隆十色八卦墨,最终,经过十几轮的“厮杀”,以60万元的价格花落买主。全场顿时一阵掌声。

  这样的场景根本不是个例,接下来,张充和手抄昆曲尺谱《长生殿·惊变》,也在一轮轮的拍卖中,以59.8万元成交。

  这时,坐在一旁的钱先生有些按捺不住了,“我想拍,不过竞争实在太激烈了,拍卖的价格已经超过我的预估。”钱先生说,他在下午已经调阅过一些藏品,就从藏家角度来看,这些拍品都是价值十分高的,“大部分的拍品都是未曾面世过的,所以感兴趣的人多,并不稀奇。”

  异常火爆

  凌晨3点,现场仍坐得满满当当的

  按照惯例,一场拍卖会从头到尾,在场的人会越来越少,因为不少人拍到了藏品就会离场了,而没有拍到的人,也会因为后续的藏品不多而失去兴趣早点撤离。然而,这场戏曲专场拍卖会一直持续到凌晨近3点,现场仍然还是坐得满满当当的。

  “这场拍卖会不单单是普通的拍卖会,还有很多人就是冲着人来的。”钱先生告诉记者,藏家参加拍卖是看中了拍品的价值而进行投资,而就他所知,此次的夜拍,有不少人只是单纯的为了喜爱和收藏。

  在拍卖会结束后,记者从马骏那里得知,组织中国首届戏曲专场拍卖会,也是有一个契机,“6月18日正好是张充和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,这批张充和相关拍品来自于先生的学生和家人,拍卖所得也将作为‘张充和昆曲基金’的启动基金。马骏说,除了张充和遗物与昆曲部分,戏曲专场另一部分拍品则有昆曲、京剧、越剧等戏曲家信札手稿;签名照旧照片;戏曲演出服饰道具等重要戏曲文献。

  凌晨3点多,经过现场统计数据,2016西泠春拍张充和与昆曲、暨中国首届戏曲艺术专场总成交额2750万元,总成交率高达98%,“以前我们也有过预估,专场总成交在700-800万元之间,却没想到那么高。”马骏说,由于竞争激烈,有大量拍品以高于估价十余倍的价格成交,拍卖总金额也高出预估的3倍还多。

  为什么张充和老人能聚起这样的人气?在拍卖现场的藏家孙先生告诉记者,这次拍卖火爆,并非偶然,“这也体现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艺术的渴求和渴望也大幅提高了。”孙先生说,而更重要的是,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和追求艺术的欣赏,这其实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。

  张充和“最后的才女”

  ●延伸阅读

  那么,张充和老人何许人也?张充和是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,“合肥四姐妹”中的小妹,被誉为“民国闺秀”、“最后的才女”。张充和70岁时写下这句话足以概括平生:“十分冷淡存知己,一曲微茫度此生。”


  在此次“张充和遗物暨中国首届戏曲艺术专场”的拍品呈献了张充和晚年从未公开的、最后的珍藏,有张充和亲自设计和使用昆曲戏服一批,附原装布袱,为张充和学生、海外昆曲社社长陈安娜旧藏;有抗战期间张充和避难昆明时手抄宋词三首,时在1938至1941年间,上有张氏本人所录工尺谱,是难得一见的张充和早年手稿。还有张充和为《沈从文全集》《合肥四姐妹》、耶鲁大学华裔画家画展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、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、玉骨冰魂耶鲁大学梅花展等题字一批,是张充和交游、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见证。

 

(来源:转载)


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
鄂ICP备 07000211号
武汉市拍卖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办公电话:027-85566217
访问: 次
©2016 Auctioneers Association of WuHan, Powered By Azo Studio